close

當了20年富邦蔡家媳婦,陳藹玲帶孩子,捨棄菁英教育,選擇了平凡教養,給孩子「自信與愛」,勝過任何金湯匙。
當了20年母親,陳藹玲相信,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要懂得尊重。所以,不能要求孩子去成就父母自己的想法。
十三歲的翰翰,雖然不能講話、不能走、不能坐,但他誕生以來,就像一個小天使,凝聚了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全家的向心力。
翰翰很喜歡聽音樂,蔣勳的《細說紅樓夢有聲書》CD,他更聽了不下百遍。每天中午,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蔡明忠的妻子陳藹玲,都要陪這個心肝寶貝吃完中飯,才到基金會上班。晚餐後,他們常帶翰翰出去散步。知子莫若母,只要翰翰眼睛眨一眨,陳藹玲就知道他的意思。
陳藹玲邊說話,邊揮舞著雙手。這雙手精瘦,手背上露出幾道深沉細紋;那是一雙平凡母親的手。
雖然她曾經是知名主播,先生是台灣第三大金控掌門人,管理一兆八千億資產,旗下有一萬三千名員工,但他們家卻奉行「平凡教養學」。
從小學開始,他們的孩子並沒有被送出國,也沒有進入許多財團子女就讀的北市私立復興小學。國中,孩子們照樣考學測、基測,念學區裡的師大附中;老二自己想更有紀律,因此選擇念延平中學。
大女兒高中畢業,捨棄東岸的常春藤名校,自己選擇赴美就讀加州的大學;二兒子自己決定出國念高中,挑了一所夏威夷的私立高中,同樣也沒進入貴族學校。更妙的是三女兒,她在校成績平平,但自修日文、畫漫畫。有一天,她告訴陳藹玲她畢業後想念育達商職、復興美工。
「我說好啊,只要妳覺得能夠發揮妳的長處,」陳藹玲如此反應。
身為豪門媳婦,陳藹玲為子女選擇平民、自由的教育。雖然她自己一路優秀,念的是北一女、政大新聞系。然而,「國中念聖心,那是我一輩子最快樂的時光;高中念北一女,是我最痛苦的時候,因為學校裡,每個人都只想著I'll beat you!I'llbeatyou!(我要打敗你!)」
一路走來,陳藹玲更確定,從家庭生活中學習「自信與愛」的平民教育觀,足以勝過任何一支金湯匙。
這一天,脂粉未施的陳藹玲,跟我們坦誠分享豪門媳婦光環下,一位平凡母親的二十年教養心得。
她說,「當媽媽之前,我學會盡人事;當媽媽之後,我懂得聽天命。」以下是專訪紀要:
孩子像種籽,每顆都獨一無二,給他時間、給他對的養分,然後耐心等待。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為蔡家養育第三代,責任重大,尤其你孩子們在學校成績並非都是名列前茅,也會出現二、三十名的情況,妳怎麼面對這些成績單?
陳藹玲答(以下簡稱答):父母親不只要教育小孩,更要教育自己。小孩是個體,跟你沒有附屬關係,他雖然遺傳你的基因,但他的內心世界是獨一無二的。你能夠給他的就是價值觀,但他是怎樣的人就是怎樣的人,他要成為怎樣的人,是他要自己負責,不能改變他。
我是佛教徒,所以我認為,孩子都是個人,擁有累世不同的因緣和學習,這輩子剛好與我有這個緣分成為親子。
但不代表他要成就你的想法,他們有獨立的想法。

問:但是人免不了會比較,尤其你們處在社會金字塔頂端,孩子的表現很容易被外界拿來比較?
答:(笑)我不知道,因為我從小父母親不會特別逼我。我覺得最重要的是self-motivation(自我動機),如果他沒有動機,你就算現在給他很多資源和規範,一旦外在環境改變,壓力一沒有,他就,咻,不知跑哪去了!

問:那妳要怎麼激發小孩的動機?譬如你兒子?
答:我的方法是不斷創造機會,用機會教育。比如說我會跟他分享,看書、看電影,一定要用說故事的方式,給他一個情境,讓他去感受。他現在在國外念書,我只要看了一些好的文章、好書,就會剪報,把書一起送去,然後跟他討論,抓到機會就討論。

問:效果如何?
答:我覺得這就像種種籽,你才種下去,不能期望下一秒鐘、第二天,就會長大(拍桌子)。要給他時間、給他對的養分,照顧的工夫很重要。
別忘記喔,這個種籽種下去以後會怎樣,不知道。你必須要透過長期觀察,每個小孩的種籽都不一樣,需要的時間環境都不一樣。
每個人有不同的性,然後你要給他耐心、愛心,父母親常常不是沒有愛心,而是先失去耐心。
不用成績單決定親子關係,因為再出色,也不過柴米油鹽醬醋茶。

問:當孩子讓妳最頭痛的時候,妳不會抓狂脫口而出,「你爸、你媽都是台大、政大的,你考這成績」?
答:不用抓狂就會講啦……(笑),但不能讓自己的價值觀受到影響。比如說,我是北一女出來的,許多當時出色的學姐,現在在哪裡?
跟我一樣柴米油鹽醬醋茶,沒有好到哪裡去。學業成績跟後來的生活、工作品質,沒有成正比。

問:這個大家都知道,但是當成為父母……
答:非常難。所以我說要教育自己。

問:妳先生會面臨這樣的掙扎嗎?
答:他會責備我沒把孩子教好(笑)。我就說,我家老三比較無法專心,成績也比較不好,尤其她對數學是完全放棄的。
我覺得有些是天分,有些是努力;有些你把他打死,他還是不好,你何必讓親子關係毀於這種外在條件?
孩子健康、快樂是最重要的。只要不辜負自己的天賦,這是最重要的。
有十人之力服十人之務,有千百人之力服千百人之務,每個人的標準是不同的。

問:有時父母很難接受事實。而且你們的社會階級,太多人在旁邊看,好比應酬的時候朋友問起,妳怎麼回答?
答:不要那麼在意別人的目光,這是你自己的問題。如果你把別人的評價、別人的喜怒哀樂,拿來影響你的生活和喜怒哀樂,那就太蠢了!

問:這該是個不斷學習的過程?
答:做父母,是對一個人學習成長最重要的功課和機會。所以別以為做了父母,(就)有百分百的權利去教養孩子。
四個孩子給她的四種功課:學包容、學智慧、學等待、學接受。

問:有人說,小孩是父母很好的coach(教練)妳從中學到什麼?
答:不只是coach,也是partner(夥伴)。這是一個共同的習題,他提供一些機會、挑戰,(讓我們)去進步。
我們也要協助他,像是兩人三腳,彼此缺一不可。(像我們的)老大很優秀、很衝,但一個人就是要學到slowdown(放慢)下來。
我也想到我先生、我自己,我先生就是衝、衝、衝的那種人,比較主觀,這點跟我女兒很像。我會(從中)看到,自己是不是要再多些包容和彈性。
那老二,他是一個有大將之風的人,小小年紀很有智慧,有時候太像修行人了。他覺得很多表面的事情不用去爭,只要allpass(成績全及格)就好。對他來說,榮譽不是榮譽,學業上很多都是假的,爭取前一%的優秀學生獎學金,他寧可拿時間來打球、跟同學混一混,過他想要的生活。
我現在還在等老三開竅。有時候種籽等待的時間是不一致的,要等到一個正確的時間。不是每個人都能如你所想成大事、立大業,那時候就要壓低你的標準,接受他原來的面貌。這就是老四給我的功課。生下他比放棄他更需要勇氣,就是豁出去了…… 必須在不圓滿中找出路。

問:談到老四,其實懷孕時,已發覺他的腦部發育不全,妳可以選擇放棄,但並沒有,為什麼?
答:我有時候會被別人責怪,不認識的人喔!有人說,「妳應該要尊重小孩子,不是妳想生,然後嘴巴一個愛字,就把他生下來,這樣子對他來說是很殘忍。」
其實我們那時候非常open-minded(態度開放),沒有非要怎麼樣。我們是想說,他要來,就來,他要怎樣就怎樣。
所以我們給他最好的環境。就像這顆種籽一樣,你要長得怎樣盡量去長,母親就充分扮演園丁的角色,充分提供他們需要的,而非你想給的東西。

 

 

 

(原文出處:商業周刊第107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ffie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