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名作家 - 洪蘭 (3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盧梭在《民約論》中說「人生而自由,卻無處不在枷鎖中」,我知道枷鎖是框架,卻沒想到它竟然深入我們的大腦,影響我們的記憶和注意力。
前幾天在捷運上,有位男士跟我打招呼,我看他很面熟,卻怎麼也想不起他是誰,幸好車廂人多,無法交談。我一直到他在「X醫院站」下車,才突然想起他是我母親的主治醫師。想不到每天見面快兩年,竟然會想不起他的名字。

Jaffie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次基測的作文題目「我在成長中逐漸明白的一件事」,出得很好,只是不知年輕的孩子能不能真正體會這個題目的涵意。人生有很多的事是「逐漸明白」,只是為時已晚。或許這就是成長的代價。
每一代的父母都會跟孩子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但是每一代的孩子都不聽,硬是要去做,等到栽了跟頭以後才來後悔。其實,「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放手讓孩子去闖本來沒有什麼不好,只是人的生命有限,有的時候,經驗的代價太慘重,再回頭已是百年身。歷史學家常感嘆人類愚蠢,老是在重蹈歷史的覆轍,人類為什麼不肯聽別人的忠告,非要跌得鼻青臉腫才回頭呢?

Jaffie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在台灣是最可怕的字,老人彷彿是不事生產、啃國家財政的「米蟲」。然而研究發現,人老了,才真的「好用」。

Jaffie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紐約有一棟摩天大樓的老闆,每個月都為昂貴的電梯修理費苦惱,因為樓很高,電梯不是一叫就來,乘客往往等得不耐煩,一直連續按鈕,所以電梯鈕壞得很快。
人們雖看見電梯鈕已經亮了,還是要再按一下才安心,好像別人按的都不算,非得自己的「魔術指」按一下,電梯才會來。這個老闆在電梯旁貼很多告示,都沒有效,最後他貼出懸賞,若有人能使乘客改變習慣,給與厚獎。

Jaffie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人喜歡「沉默是金」,過去大人很少跟孩子說話,如果說話也是很簡潔,甚少花時間跟孩子說道理或原委,其實這是不對的。跟孩子相處時,要儘量把握機會,教他作人做事的道理和應對進退的禮節。

最近,偶然聽到一位教授的助理在幫忙接電話,從助理說話的方式,我知道他得罪了對方。問一下他的成長背景,才知道原來是「沒有教過」。他因家境好,所有事情都有人代勞,而且從來沒有替別人接過電話,所以不知道這方面的禮儀。

Jaffie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經濟不景氣,生意難做,只有算命這個行業一枝獨秀。大家關心都是改運、改名,問的問題只有一個「財運如何?」
我看到這種情形有點吃驚,因為假如你想用金錢來得到快樂,它的前題是「你必須是窮人」!而我看這些掛號算命的人都不是,我想,很多人誤會了快樂的意義,以為有錢就會快樂。

Jaffie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慾望是個可怕的無底洞,西藏人民可以一無所有而感到滿足,因為要先惜福,才能幸福。
開學了,學校舉辦主管聚餐,同事們一個暑假不見,都有說不完的話,坐我旁邊的同事說:「真後悔沒聽你的話,我這暑假連買了三次彩券都槓龜,早知道把這錢捐給你,讓你買書送給偏鄉的學校」。

Jaffie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在的孩子都喜歡在網路上看東西,不喜歡看書本,這個現象令父母很憂心:
這樣會不會妨礙孩子的閱讀?網路閱讀跟紙本閱讀有差別嗎?

Jaffie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內閣成員學歷高,為世界之冠,但是執行力差,也是有目共睹。讀書能力,為何不等同做事能力?

我們常把讀書的能力和做事的能力混為一談,認為讀書讀不好,就沒有出息。其實這兩種能力,在本質上有很大的差別。

Jaffie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位老師很憂心地對我說,現在的孩子越來越浮躁,靜不下來,他們無法完整的聽進一句話,常常只聽一半,有時中間漏掉,頭尾不銜接也不自覺,所以做事會出錯。甚至有些大人也是一回家就立刻把電視打開,不管看不看,一定要有聲音,沒有聲音就會心慌。
她問:這種無時無刻都要有聲音陪伴,不能靜處的情形該怎麼辦?

Jaffie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慌亂的在皮包中翻找隨身碟,馬上要上課了,隨身碟卻找不到,我正預備把皮包整個倒出來徹底找時,助教進來了,把隨身碟交給我說:「老師,檔案已經灌好了。」我望著隨身碟啞然失笑,原來我一進教室便把隨身碟給她了,我卻忘得一乾二淨,自己嚇自己,嚇出一身冷汗。
當我把這件事講給我同事聽時,他們第一個反應便是「人老了,就是這樣」,我卻不認為是如此,年輕人找不到東西會說找不到,為什麼我們找不到東西卻要把它歸因到年齡上?美國的專欄作家威廉薩菲爾(William Safire)在報上稱六十四歲的哈里遜福特(Harrison Ford)為中年人,結果被讀者嗆「你以為他可以活到一百廿八歲嗎?」我看了覺得很不解,人都會老,為什麼又歧視老?我們常常只看到年齡帶來的限制,卻忽略了年齡也有優勢。

Jaffie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報上有個大學教授投書說,他從前在香港教過的學生來到紐約,在他家住了一晚,這學生是香港的怡和洋行送出來進修的,一周費用美金五千元,還不包括機票。學生跟他說他回香港後,就要跳槽到別家公司去,跳了薪水才會高。果然連環跳後,現在他已是某大企業的總經理了。
這位教授因此下結論說,人要常換工作才能爬得高,他相信怡和洋行老闆一定對這個學生很生氣,但是「年輕人不能為私情而不往前奔馳」。他勸年輕人不要因「感情、忠誠而耽誤自己前途」。他說嚴凱泰先生在接受交大榮譽博士時,勸告學生不要常換工作的話,在今天工商的世界中是太「農村」了。

Jaffie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一個國中生寫信問我:「老師,你不是說一個概念要簡單扼要的表達出來,不要化簡為繁嗎?為什麼中文這麼囉唆,明明同一個意思,卻用這麼多的字來形容,
又是美麗,又是好看,又是漂亮?」

Jaffie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家中生養男孩的爸媽,相信都曾為了兒子說話的能力比同班女生還慢而感到困惑的經驗。針對這點,洪蘭老師指出:女生比男生還早熟的證據不只表現在身高體型上,也藏在腦袋裡。 女生的大腦因為發展速度比男生快,所以,語言能力自然也就比同齡的男生好。不過,男生大約到了國中階段開始發育後,就會迎頭趕上,所以父母其實不用太擔心。「有的時候孩子並不是比較笨、比較偷懶,他只是比較『慢熟』;時間到了,他自然能夠展現能力,根本無須揠苗助長。」洪蘭老師如此提醒爸媽。  

另外,從一對11個月大的同卵雙胞胎學走路的實驗,也能說明腦與學習的關係。實驗中,只單獨讓雙胞胎哥哥每天學習走路5分鐘,因此,到了13個月大,哥哥已經會走路,弟弟還不會;但是到了15個月大時,實驗者卻發現雙胞胎兄弟兩人走得一樣好。「這就如同逼迫還在幼兒園的孩子就學寫字一樣。其實,只要讓孩子自然成長,等時間到了,再去學習,才能學得快樂。」洪蘭老師以大腦結構與發展的關係,直指等孩子成熟對學習的重要。

Jaffie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