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劍父(1879年10月12日-1951年6月22日),名崙,字爵廷,號劍父,中國廣東番禺縣大石鄉員崗村(今番禺市被納入廣州市)人,同盟會會員,知名畫家、教育家。他是嶺南畫派的創始人之一,與高奇峰、陳樹人並稱「嶺南三傑」。
1879年10月12日,高劍父生於廣東番禺縣一戶中醫世家,是家中的老四。高劍父在幼年便遭遇父母雙亡,家道中落的巨大變故。12歲時,他已是族叔經營的藥店中的一名小學徒。
1893年,他的族叔高子元向清末知名畫家居廉推薦了高劍父,居廉答應免費收其為徒,高劍父開始師從居廉學習國畫。1896年,高劍父拜年長近二十歲的同門伍德彝為師,併入居伍家「萬松園」,從此得以遍覽粵中名收藏家之藏品,開拓了眼界,「窺盡宋元各家傑作之奧秘」。
高劍父是嶺南畫派的創始人之一。他早年師從居廉,學得居氏的「撞水撞粉」的沒骨花卉畫法。1906年赴日之後,開始學習日本畫。期間,深受日本畫家竹田棲鳳、橫山大觀的影響,並認為中國傳統國畫需要進行「藝術革命」。他將日本畫中對於環境的渲染、對光和影的明暗對比等特色融入傳統國畫當中,創出「折衷東西」的新畫法,在當時被稱為「新派畫」或「折衷畫」。二十世紀初十年代高劍父、高奇峰迴國後,分別在上海、廣州等地開館授徒,主編《真相畫報》,舉辦新式展覽,以各種形式宣傳這種新興的國畫。他的畫作展出後,被「廣東國畫研究會」等抨擊為「國畫叛徒」,是「大逆不道」,認為「嶺南畫派是日本畫、西洋水彩畫,不是國畫」。對此,高劍父認為「一些人硬說我們寫的是日本畫,其實他們不學無術,根本就不懂得近代的日本畫是什麼。我要告訴他們:日本畫正是折衷地吸取了中國和西洋畫的技法而發展起來的……。唐、宋、元、明、清歷代各派畫家都有長短,學者如『定於一尊』,就會產生門戶之見,抑彼揚此,阻礙了繪畫藝術的創作發展,趕不上世界文化藝術日新月異的潮流……。」從留日歸來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高氏的畫風帶有濃重的東洋畫成分,甚至可以明顯看出模仿日本畫家風格的痕迹,以致有認為高劍父不過是臨摹了日本的一些行畫的說法。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後期的社會動蕩,以及三十年代初的印度之行,對高劍父的畫風產生了重大影響。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是其畫風的成熟期。他摒棄了二十年代初東洋畫技法佔主導的風格,開始有限度地回歸傳統。對印度佛教石窟和壁畫大規模的臨摹使得他開始使用大寫意的方法來描繪人物。題材上則更為多樣化,既有花卉鳥蟲等傳統題目,也不乏戰爭、飢荒等現實主義的題材。蔡元培將高劍父的藝術生涯分為正、反、合三個時期:「高先生自身作畫之歷史,本包有正、反、合三期。二十歲以前,精習國畫,正也;其後,游日本,研究西洋畫學,反也;其後,揭櫫「折衷派」的「新國畫」,於國畫中吸收西洋畫之特色,而兼采埃及、印度及波斯之作風以佐之,融會貫通,自成一家。」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