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不怕失智找上自己?麻省理工學院實驗發現,失去的記憶其實還在,問題是如何把它找回來。

朋友傳來一個網路上很紅的廣告:母親、兒子、媳婦和孫子在吃壽司,母親站起來說,「謝謝,我吃飽了,該回家了。」兒子攔著說,「媽,這兒就是你的家。」母親狐疑地看著兒子,「你是誰?」

原來這個媽媽有失智症,已經不認得她的兒子了。當兒子伸手要拿壽司時,母親把他擋住,祈求他把這塊壽司留下來給她的兒子,因為這是她兒子的最愛。鏡頭轉到她跟幼年的兒子在公園玩,兒子問,「如果我死了,你會怎麼辦?」年輕的她說,「我會把你再生回來。」

一個已經不認得兒子的人,卻仍然記得兒子愛吃的壽司;一個已經失智的母親,卻記得孩子講過的話,真是令人感動,卻也更令人擔心,誰不怕失智找上自己?

幸好,最近麻省理工學院的利根川進(Susumu Tonegawa,諾貝爾生醫獎得主)團隊實驗發現,失去的記憶其實還在,只是如何找它回來而已。

他們先用基因工程方式使老鼠得阿茲海默症,然後把牠們放進籠子中去電牠們的腳,正常老鼠馬上學會恐懼制約,當再被放進籠子時,會非常恐懼;而失智老鼠不會,因為牠們不記得曾在這裡被電。

實驗者之後用一種特別的藍光,去照失智老鼠大腦中事先植入對藍光敏感的神經元,刺激它們後,再把這些老鼠放回籠子去。這時牠們跟正常的老鼠一樣,馬上恐懼起來,表示藍光的刺激使海馬迴的神經元長出新芽,和內嗅皮層這個儲存長期記憶的地方重新連接上,原來的記憶又回來了。

理論上,長期記憶的容量是無限大,只要進入長期記憶,就永遠保存在那裡,只是提取不出來而已。癲癇的病人開刀前,要先找出他大腦每個地方的功能,以免為了去除癲癇,而使病人失去重要的生活功能,如語言、記憶。研究者發現,當探針插到大腦皮質的某處時,病人會突然唱起他幼稚園的歌,或突然看到某個影像,表示記憶的確存在,但提取不出而已。

這個實驗令人興奮,尤其對全球四千四百萬失智病人來說,更是一道曙光,只是這還是老鼠實驗,用到人身上還有一段長路要走。

科學每天在進步,只要活的夠長,任何疾病都可能有解方,不要太擔心,好好照顧自己最重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ffie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